CBETA 論壇 Goto CBETA
三月 30, 2024, 01:54:49 上午 *
歡迎光臨, 訪客.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.

請輸入帳號,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
新聞: 即日起歡迎使用 CBETA 新版討論區,本討論區僅供閱讀。
 
   首頁   說明 搜尋 登入 註冊  
頁: 1 [2]
  列印  
作者 主題: 印順法師標的攝大乘論標點符號整理  (閱讀 27713 次)
lilneige
一星級
*
文章: 25


« 回覆文章 #15 於: 四月 02, 2011, 01:47:29 上午 »

彼修差別分第六

如是已說彼入因果,彼修差別云何可見?由菩薩十地。何等為十?一、極喜地,二、離垢地,三、發光地,四、焰慧地,五、極難勝地,六、現前地,七、遠行地,八、不動地,九、善慧地,十、法雲地。如是諸地安立為十,云何可見?為欲對治十種無明所治障故。所以者何?以於十相所知法界,有十無明所治障住。云何十相所知法界?謂初地中由遍行義;第二地中由最勝義;第三地中由勝流義;第四地中由無攝受義;第五地中由相續無差別義;第六地中由無雜染清淨義;第七地中由種種法無差別義;第八地中由不增不減義,相自在依止義,土自在依止義;第九地中由智自在依止義;第十地中由業自在依止義,陀羅尼門,三摩地門自在依止義。

此中有三頌:
「遍行,最勝義,及與勝流義,如是無攝義,相續無別義,」
「無雜染淨義,種種無別義,不增不減義,四自在依義。」
「法界中有十不染污無明,治此所治障,故安立十地。」

復次,應知如是無明,於聲聞等非染污,於諸菩薩是染污。

復次,何故初地說名極喜?由此最初得能成辦自他義利勝功能故。何故二地說名離垢?由極遠離犯戒垢故。何故三地說名發光?由無退轉等持,等至所依止故,大法光明所依止故。何故四地說名焰慧?由諸菩提分法焚滅一切障故。何故五地名極難勝?由真諦智與世間智,更互相違,合此難合令相應故。何故六地說名現前?由緣起智為所依止,能令般若波羅蜜多現在前故。何故七地說名遠行?至功用行最後邊故。何故八地說名不動?由一切相有功用行不能動故。何故九地說名善慧?由得最勝無礙智故。何故十地說名法雲?由得總緣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羅尼門,三摩地門,譬如大雲能覆如空廣大障故,又於法身能圓滿故。

得此諸地云何可見?由四種相:一、得勝解,謂得諸地深信解故。二、得正行,謂得諸地相應十種正法行故。三、得通達,謂於初地達法界時,遍能通達一切地故。四、得成滿,謂修諸地到究竟故。

修此諸地,云何可見?謂諸菩薩於地地中,修奢摩他,毘缽舍那,由五相修。何等為五?謂集總修,無相修,無功用修,熾盛修,無喜足修。如是五修,令諸菩薩成辦五果:謂念念中銷融一切麤重依止,離種種相得法苑樂,能正了知周遍無量無分限相大法光明,順清淨分無所分別無相現行,為令法身圓滿成辦,能正攝受後後勝因。

由增勝故,說十地中別修十種波羅蜜多。於前六地所修六種波羅蜜多,如先已說。後四地中所修四者:一、方便善巧波羅蜜多,謂以前六波羅蜜多所集善根,共諸有情迴求無上正等菩提故。二、願波羅蜜多,謂發種種微妙大願,引攝當來波羅蜜多殊勝眾緣故。三、力波羅蜜多,謂由思擇、修習二力,令前六波羅蜜多無間現行故。四、智波羅蜜多,謂由前六波羅蜜多成立妙智,受用法樂,成熟有情故。又此四種波羅蜜多,應知般若波羅蜜多無分別智後得智攝。又於一切地中,非不修習一切波羅蜜多。如是法門,是波羅蜜多藏之所攝。

復次,凡經幾時修行諸地可得圓滿?有五補特伽羅,經三無數大劫:謂勝解行補特伽羅,經初無數大劫修行圓滿;清淨增上意樂行補特伽羅及有相行,無相行補特伽羅,於前六地及第七地,經第二無數大劫修行圓滿;即此無功用行補特伽羅,從此已上至第十地,經第三無數大劫修行圓滿。

此中有頌:「清淨,增上力,堅固心,昇進,名菩薩初修無數三大劫。」
已記錄
lilneige
一星級
*
文章: 25


« 回覆文章 #16 於: 四月 02, 2011, 01:51:18 上午 »

本增上戒學分第七

如是已說因果修差別,此中增上戒殊勝,云何可見?如菩薩地正受菩薩律儀中說。

復次,應知略由四種殊勝故此殊勝:一、由差別殊勝,二、由共不共學處殊勝,三、由廣大殊勝,四、由甚深殊勝。

差別殊勝者,謂菩薩戒有三品別:一、律儀戒,二、攝善法戒,三、饒益有情戒。此中律儀戒,應知二戒建立義故;攝善法戒,應知修集一切佛法建立義故;饒益有情戒,應知成熟一切有情建立義故。

共不共學處殊勝者,謂諸菩薩一切性罪不現行故,與聲聞共;相似遮罪有現行故,與彼不共。於此學處,有聲聞犯菩薩不犯,有菩薩犯聲聞不犯。菩薩具有身語心戒,聲聞唯有身語二戒,是故菩薩心亦有犯非諸聲聞。以要言之,一切饒益有情無罪身語意業,菩薩一切皆應現行,皆應修學。如是應知說名共不共殊勝。

廣大殊勝者,復由四種廣大故:一、由種種無量學處廣大故,二、由攝受無量福德廣大故,三、由攝受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意樂廣大故,四、由建立無上正等菩提廣大故。

甚深殊勝者,謂諸菩薩由是品類方便善巧行殺生等十種作業,而無有罪,生無量福,速證無上正等菩提。又諸菩薩現行變化身語兩業,應知亦是甚深尸羅。由此因緣,或作國王示行種種惱有情事,安立有情毘奈耶中。又現種種諸本生事,示行逼惱諸餘有情,真實攝受諸餘有情,先令他心深生淨信,後轉成熟。是名菩薩所學尸羅甚深殊勝。

此由略說四種殊勝,應知菩薩尸羅律儀最為殊勝。如是差別菩薩學處,應知復有無量差別,如毘奈耶瞿沙方廣契經中說。
已記錄
lilneige
一星級
*
文章: 25


« 回覆文章 #17 於: 四月 02, 2011, 01:56:59 上午 »

增上心學分第八

如是已說增上戒殊勝,增上心殊勝云何可見?略由六種差別應知:一、由所緣差別故,二、由種種差別故,三、由對治差別故,四、由堪能差別故,五、由引發差別故,六、由作業差別故。

所緣差別者,謂大乘法為所緣故。

種種差別者,謂大乘光明,集福定王,賢守,健行等三摩地,種種無量故。

對治差別者,謂一切法總相緣智,以楔出楔道理,遣阿賴耶識中一切障麤重故。

堪能差別者,住靜慮樂,隨其所欲即受生故。

引發差別者,謂能引發一切世界無礙神通故。

作業差別者,謂能振動,熾然,遍滿,顯示,轉變,往來,卷舒,一切色像皆入身中,所往同類,或顯或隱,所作自在,伏他神通,施辯念樂,放大光明;引發如是大神通故。

又能引發攝諸難行十難行故。十難行者,一自誓難行,誓受無上菩提願故。二不退難行,生死眾苦不能退故。三不背難行,一切有情雖行邪行而不棄故。四現前難行,怨有情所現作一切饒益事故。五不染難行,生在世間不為世法所染污故。六勝解難行,於大乘中雖未能了,然於一切廣大甚深生信解故。七通達難行,具能通達補特伽羅法無我故。八隨覺難行,於諸如來所說甚深秘密言詞能隨覺故。九不離不染難行,不捨生死而不染故。十加行難行,能修諸佛安住解脫一切障礙,窮生死際不作功用,常起一切有情一切義利行故。

復次,隨覺難行中,於佛何等秘密言詞彼諸菩薩能隨覺了?謂如經言:云何菩薩能行惠施?若諸菩薩無少所施,然於十方無量世界廣行惠施。云何菩薩樂行惠施?若諸菩薩於一切施都無欲樂。云何菩薩於惠施中深生信解?若諸菩薩不信如來而行布施。云何菩薩於施策勵?若諸菩薩於惠施中不自策勵。云何菩薩於施耽樂?若諸菩薩無有暫時少有所施。云何菩薩其施廣大?若諸菩薩於惠施中離沙洛想。云何菩薩其施清淨?若諸菩薩殟波陀慳。云何菩薩其施究竟?若諸菩薩不住究竟。云何菩薩其施自在?若諸菩薩於惠施中不自在轉。云何菩薩其施無盡?若諸菩薩不住無盡。如於布施,於戒為初,於慧為後,隨其所應當知亦爾。云何能殺生?若斷眾生生死流轉。云何不與取?若諸有情無有與者自然攝取。云何欲邪行?若於諸欲了知是邪而修正行。云何能妄語?若於妄中能說為妄。云何貝戍尼?若能常居最勝空住。云何波魯師?若善安住所知彼岸。云何綺間語?若正說法品類差別。云何能貪欲?若有數數欲自證得無上靜慮。云何能瞋恚?若於其心能正憎害一切煩惱。云何能邪見?若一切處遍行邪性皆如實見。

甚深佛法者,云何名為甚深佛法?此中應釋:謂常住法是諸佛法,以其法身是常住故;又斷滅法是諸佛法,以一切障永斷滅故;又生起法是諸佛法,以變化身現生起故;又有所得法是諸佛法,八萬四千諸有情行及彼對治皆可得故;又有貪法是諸佛法,自誓攝受有貪有情為己體故;又有瞋法是諸佛法,又有痴法是諸佛法,又異生法是諸佛法,應知亦爾;又無染法是諸佛法,成滿真如一切障垢不能染故;又無污法是諸佛法,生在世間諸世間法不能污故:是故說名甚深佛法。

又能引發修到彼岸,成熟有情,淨佛國土,諸佛法故,應知亦是菩薩等持作業差別。
已記錄
lilneige
一星級
*
文章: 25


« 回覆文章 #18 於: 四月 02, 2011, 02:10:33 上午 »

本增上慧學分第九

如是已說增上心殊勝,增上慧殊勝云何可見?謂無分別智,若自性,若所依,若因緣,若所緣,若行相,若任持,若助伴,若異熟,若等流,若出離,若至究竟,若加行、無分別、後得勝利,若差別,若無分別、後得譬喻,若無功用作事,若甚深。應知無分別智,名增上慧殊勝。

此中無分別智,離五種相以為自性:一、離無作意故,二、離過有尋有伺地故,三、離想受滅寂靜故,四、離色自性故,五、離於真義異計度故。離此五相,應知是名無分別智。

於如所說無分別智成立相中,復說多頌:
「諸菩薩自性,遠離五種相,是無分別智,不異計於真。」
「諸菩薩所依,非心而是心,是無分別智,非思義種類。」
「諸菩薩因緣,有言聞熏習,是無分別智,及如理作意。」
「諸菩薩所緣,不可言法性,是無分別智,無我性真如。」
「諸菩薩行相,復於所緣中,是無分別智,彼所知無相。」
「相應自性義,所分別非餘,字展轉相應,是謂相應義。」
「非離彼能詮,智於所詮轉,非詮不同故,一切不可言。」
「諸菩薩任持,是無分別智,後所得諸行,為進趣增長。」
「諸菩薩助伴,說為二種道,是無分別智,五到彼岸性。」
「諸菩薩異熟,於佛二會中,是無分別智,由加行證得。」
「諸菩薩等流,於後後生中,是無分別智,自體轉增勝。」
「諸菩薩出離,得成辦相應,是無分別智,應知於十地。」
「諸菩薩究竟,得清淨三身,是無分別智,得最上自在。」
「如虛空無染,是無分別智,種種極重惡,由唯信勝解。」
「如虛空無染,是無分別智,解脫一切障,得成辦相應。」
「如虛空無染,是無分別智,常行於世間,非世法所染。」
「如瘂求受義,如瘂正受義,如非瘂受義,三智譬如是。」
「如愚求受義,如愚正受義,如非愚受義,三智譬如是。」
「如五求受義,如五正受義,如末那受義,三智譬如是。」
「如未解於論,求論,受法,義,次第譬三智,應知加行等。」
「如人正閉目,是無分別智;即彼復開目,後得智亦爾。」
「應知如虛空,是無分別智;於中現色像,後得智亦爾。」
「如末尼,天樂,無思成自事,種種佛事成,常離思亦爾。」
「非於此、非餘,非智、而是智,與境無有異,智成無分別。」
「應知一切法,本性無分別,所分別無故,無分別智無。」

此中加行無分別智有三種,謂因緣、引發、數習生差別故。根本無分別智亦有三種,謂喜足、無顛倒、無戲論無分別差別故。後得無分別智有五種,謂通達、隨念、安立、和合、如意思擇差別故。

復有多頌成立如是無分別智:
「鬼、傍生、人、天,各隨其所應,等事心異故,許義非真實。」
「於過去事等,夢像,二影中,雖所緣非實,而境相成就。」
「若義義性成,無無分別智;此若無,佛果證得不應理。」
「得自在菩薩,由勝解力故,如欲地等成,得定者亦爾。」
「成就簡擇者,有智得定者,思惟一切法,如義皆顯現。」
「無分別智行,諸義皆不現,當知無有義,由此亦無識。」

般若波羅蜜多與無分別智,無有差別,如說:菩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非處相應,能於所餘波羅蜜多修習圓滿。云何名為非處相應修習圓滿?謂由遠離五種處故:一、遠離外道我執處故,二、遠離未見真如菩薩分別處故,三、遠離生死涅槃二邊處故,四、遠離唯斷煩惱障生喜足處故,五、遠離不顧有情利益安樂住無餘依涅槃界處故。

聲聞等智與菩薩智有何差別?由五種相應知差別:一、由無分別差別,謂於五蘊等法無分別故。二、由非少分差別,謂於通達真如,入一切種所知境界,普為度脫一切有情,非少分故。三、由無住差別,謂無住涅槃為所住故。四、由畢竟差別,謂無餘依涅槃界中無斷盡故。五、由無上差別,謂於此上無有餘乘勝過此故。

此中有頌:「諸大悲為體,由五相勝智,世出世滿中,說此最高遠。」

若諸菩薩成就如是增上尸羅,增上質多,增上般若功德圓滿,於諸財位得大自在,何故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?見彼有情於諸財位有重業障故;見彼有情若施財位障上善法故;見彼有情若乏財位厭離現前故;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為積集不善法因故;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便作餘無量有情損惱因故:是故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。

此中有頌:「見業、障、現前、積集、損惱故,現有諸有情,不感菩薩施。」
已記錄
lilneige
一星級
*
文章: 25


« 回覆文章 #19 於: 四月 02, 2011, 02:13:33 上午 »

果斷分第十

如是已說增上慧殊勝,彼果斷殊勝云何可見?斷謂菩薩無住涅槃,以捨雜染不捨生死二所依止轉依為相。此中生死,謂依他起性雜染分;涅槃謂依他起性清淨分:二所依止謂通二分依他起性。轉依,謂即依他起性對治起時,轉捨雜染分,轉得清淨分。

又此轉依,略有六種:一、損力益能轉,謂由勝解力聞熏習住故,及由有羞恥令諸煩惱少分現行、不現行故。二、通達轉,謂諸菩薩已入大地,於真實非真實、顯現不顯現現前住故,乃至六地。三、修習轉,謂猶有障,一切相不顯現,真實顯現故,乃至十地。四、果圓滿轉,謂永無障,一切相不顯現,最清淨真實顯現,於一切相得自在故。五、下劣轉,謂聲聞等唯能通達補特伽羅空無我性,一向背生死一向捨生死故。六、廣大轉,謂諸菩薩兼通達法空無我性,即於生死見為寂靜,雖斷雜染而不捨故。

若諸菩薩住下劣轉有何過失?不顧一切有情利益安樂事故,違越一切菩薩法故,與下劣乘同解脫故,是為過失。若諸菩薩住廣大轉有何功德?生死法中以自轉依為所依止得自在故;於一切趣示現一切有情之身,於最勝生及三乘中,種種調伏方便善巧安立所化諸有情故,是為功德。

此中有多頌:
「諸凡夫覆真,一向顯虛妄;諸菩薩捨妄,一向顯真實。」
「應知顯不顯,真義非真義,轉依即解脫,隨欲自在行。」
「於生死涅槃,若起平等智,爾時由此證,生死即涅槃。」
「由是於生死,非捨非不捨;亦即於涅槃,非得非不得。」
已記錄
lilneige
一星級
*
文章: 25


« 回覆文章 #20 於: 四月 02, 2011, 07:23:35 上午 »

彼果智分第十一

如是已說彼果斷殊勝,彼果智殊勝云何可見?謂由三種佛身,應知彼果智殊 勝:一、由自性身,二、由受用身,三、由變化身。此中自性身者,謂諸如來法 身,一切法自在轉所依止故。受用身者,謂依法身,種種諸佛眾會所顯清淨佛土 ,大乘法樂為所受故。變化身者,亦依法身,從!9龤史多天宮現沒、受生、受欲、 踰城出家、往外道所修諸苦行、證大菩提、轉大法輪、入大涅槃故。

此中說一嗢柁楠頌:「相、證得、自在、依止、及攝持、差別、德、甚深、念 、業:明諸佛。」

諸佛法身以何為相?應知法身略有五相:一、轉依為相,謂轉滅一切障雜染 分依他起性故,轉得解脫一切障於法自在轉現前清淨分依他起性故。二、白法所成為相,謂六波羅蜜多圓滿得十自在故。此中壽自在,心自在,眾具自在,由施波羅蜜多圓滿故。業自在,生自在,由戒波羅蜜多圓滿故。勝解 自在,由忍波羅蜜多圓滿故。願自在,由精進波羅蜜多圓滿故。神力自在五通所 攝,由靜慮波羅蜜多圓滿故。智自在,法自在,由般若波羅蜜多圓滿故。三、無二為相,謂有無無二為相,由一切法無所有故,空所顯相是實有故。 有為無為無二為相,由業煩惱非所為故,自在示現有為相故。異性一性無二為相 ,由一切佛所依無差別故,無量相續現等覺故。此中有二頌:「我執不有故,於中無別依;隨前能證別,故施設有異。」「種姓異 、非虛、圓滿、無初故,無垢依無別,故非一、非多。」四、常住為相,謂真如清淨相故,本願所引故,所應作事無竟期故。五、不可思議為相,謂真如清淨自內證故,無有世間喻能喻故,非諸尋 思所行處故。

復次,云何如是法身最初證得?謂緣總相大乘法境無分別智及後得智,五相 善修,於一切地善集資糧,金剛喻定破滅微細難破障故,此定無間離一切障故得 轉依。

復次,法身由幾自在而得自在?略由五種:一、由佛土、自身、相好、無邊 音聲、無見頂相自在,由轉色蘊依故。二、由無罪無量廣大樂住自在,由轉受蘊 依故。三、由辯說一切名身句身文身自在,由轉想蘊依故。四、由現化、變易、 引攝大眾、引攝白法自在,由轉行蘊依故。五、由圓鏡、平等、觀察、成所作智 自在,由轉識蘊依故。

復次,法身由幾種處應知依止?略由三處:一由種種佛住依止,此中有二頌 :諸佛證得五性喜,皆由等證自界故,離喜都由不證此,故求喜者應等證。由能 無量及事成,法味義德俱圓滿,得喜最勝無過失,諸佛見常無盡故。二由種種受 用身依止,但為成熟諸菩薩故。三由種種變化身依止,多為成熟聲聞等故。

應知法身由幾佛法之所攝持?略由六種:一、由清淨,謂轉阿賴耶識得法身 故。二、由異熟,謂轉色根得異熟智故。三、由安住,謂轉欲行等住得無量智住故。四、由自在,謂轉種種攝受業自在,得一切世界無礙神通智自在故。五、由 言說,謂轉一切見聞覺知言說戲論,得令一切有情心喜辯說智自在故。六、由拔 濟,謂轉拔濟一切災橫過失,得拔濟一切有情一切災橫過失智故。應知法身由此 所說六種佛法之所攝持。

諸佛法身當言有異?當言無異?依止、意樂、業無別故,當言無異。無量依 身現等覺故,當言有異。如說佛法身,受用身亦爾,意樂及業無差別故當言無異 ;不由依止無差別故,無量依止差別轉故。應知變化身如受用身說。

應知法身幾德相應?謂最清淨四無量,解脫,勝處,遍處,無諍,願智,四 無礙解,六神通,三十二大士相,八十種好,四一切相清淨,十力,四無畏,三不護,三念住,拔除習氣,無忘失法,大悲,十八不共佛法,一切相妙智等功德 相應。

此中有多頌:
「憐愍諸有情,起和合遠離,常不捨利樂,四意樂,歸禮。」
「解脫一切障,牟尼勝世間,智周遍所知,心解脫,歸禮。」
「能滅諸有情,一切惑無餘,害煩惱,有染常哀愍,歸禮。」
「無功用,無著,無礙,常寂定,於一切問難能解釋,歸禮。」
「於所依,能依,所說;言及智,能說;無礙慧常善說,歸禮。」
「為彼諸有情,故現、知言、行、往、來、及出離,善教者,歸禮。」
「諸眾生見尊,皆審知善士,暫見便深信,開導者,歸禮。」
「攝受住持捨,現化及變易,等持,智自在,隨證得,歸禮。」
「方便,歸依,淨,及大乘出離;於此誑眾生,摧魔者,歸禮。」
「能說智,及斷,出離,能障礙,自他利,非餘外道伏,歸禮。」
「處眾能伏說;遠離二雜染;無護無忘失,攝御眾,歸禮。」
「遍一切行住,無非圓智事,一切時遍知,實義者,歸禮。」
「諸有情利樂,所作不過時,所作常無虛,無忘失,歸禮。」
「晝夜常六返,觀一切世間,與大悲相應,利樂意,歸禮。」
「由行及由證,由智及由業,於一切二乘,最勝者,歸禮。」
「由三身至得,具相大菩提,一切處他疑皆能斷,歸禮。」

諸佛法身與如是等功德相應,復與所餘自性、因、果、業、相應、轉功德相應,是故應知諸佛法身無上功德。此中有二頌:
「尊成實勝義;一切地皆出;至諸 眾生上;解脫諸有情;」
「無盡無等德相應;現世間及眾會可見,非見人天等。」

復次,諸佛法身,甚深最甚深,此甚深相云何可見?此中有多頌:
佛無生為 生,亦無住為住,諸事無功用,第四食為食。
無異亦無量;無數量一業;不堅業堅業,諸佛具三身。
現等覺非有,一切覺非無,一一念無量,有非有所顯。
非染非離染,由欲得出離,了知欲無欲,悟入欲法性。
諸佛過諸蘊,安住諸蘊中,與彼非一異,不捨而善寂。
諸佛事相雜,猶如大海水,我已現當作,他利無是思。
眾生罪不現,如月於破器;遍滿諸世間,由法光如日。
或現等正覺,或涅槃,如火;此未曾非有,諸佛身常故。
佛於非聖法,人趣及惡趣,非梵行法中,最勝自體住。
佛一切處行,亦不行一處,於一切身現,非六根所行。
煩惱伏不滅,如毒咒所害,留惑至惑盡,證佛一切智。
煩惱成覺分,生死為涅槃,具大方便故,諸佛不思議。

應知如是所說甚深有十二種:謂生住業住甚深,安立數業甚深,現等覺甚深 ,離欲甚深,斷蘊甚深,成熟甚深,顯現甚深,示現等覺涅槃甚深,住甚深,顯 示自體甚深,斷煩惱甚深,不可思議甚深。

 若諸菩薩念佛法身,由幾種念應修此念?略說菩薩念佛法身,由七種念應修 此念:一者、諸佛於一切法得自在轉,應修此念,於一切世界得無礙通故。此中 有頌:「有情界周遍,具障而闕因,二種決定轉,諸佛無自在。」二者、如來其身常 住,應修此念,真如無間解脫垢故。三者、如來最勝無罪,應修此念,一切煩惱 及所知障並離繫故。四者、如來無有功用,應修此念,不作功用一切佛事無休息 故。五者、如來受大富樂,應修此念,清淨佛土大富樂故。六者、如來離諸染污 ,應修此念,生在世間一切世法不能染故。七者、如來能成大事,應修此念,示 現等覺般涅槃等,一切有情未成熟者能令成熟,已成熟者令解脫故。

此中有二頌:
「圓滿屬自心,具常住,清淨,無功用,能施有情大法樂,」
「遍行 無依止,平等利多生:一切佛,智者應修一切念。」

復次,諸佛清淨佛土相,云何應知?如菩薩藏百千契經序品中說,謂:薄伽 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,無量方所妙飾間列,周圓無際其量難測,超過三界所行之處,勝出世間善根所起,最極自在淨識為相,如來 所都,諸大菩薩眾所雲集,無量天、龍、藥叉、健達縛、阿素洛、揭路荼、緊捺 洛、莫呼洛伽、人、非人等常所翼從,廣大法味喜樂所持,作諸眾生一切義利, 蠲除一切煩惱災橫,遠離眾魔,過諸莊嚴如來莊嚴之所依處,大念慧行以為遊路 ,大止妙觀以為所乘,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為所入門,無量功德眾所莊嚴,大寶華 王之所建立大宮殿中。

如是顯示清淨佛土顯色圓滿,形色圓滿,分量圓滿,方所圓滿,因圓滿,果 圓滿,主圓滿,輔翼圓滿,眷屬圓滿,任持圓滿,事業圓滿,攝益圓滿,無畏圓 滿,住處圓滿,路圓滿,乘圓滿,門圓滿,依持圓滿。

復次,受用如是清淨佛土,一向淨妙,一向安樂,一向無罪,一向自在。

復次,應知如諸佛法界,於一切時能作五業:一者、救濟一切有情災橫為業 ,於暫見時便能救濟盲聾狂等諸災橫故。二者、救濟惡趣為業,拔諸有情出不善 處置善處故。三者、救濟非方便為業,令諸外道捨非方便求解脫行,置於如來聖 教中故。四者、救濟薩迦耶見為業,授與能超三界道故。五者、救濟乘為業,拯 拔欲趣餘乘菩薩,及不定種姓諸聲聞等,安處令修大乘行故。於此五業,應知諸佛業用平等。此中有頌:因、依、事、性、行,別故許業 異;世間此力別,無故非導師。

若此功德圓滿相應諸佛法身,不與聲聞獨覺乘共,以何意趣佛說一乘?此中 有二頌:
「為引攝一類,及任持所餘,由不定種姓,諸佛說一乘。」
「法,無我,解脫 等故,姓不同,得二意樂,化,究竟:說一乘。」

如是諸佛同一法身,而佛有多,何緣可見?此中有頌:「一界中無二,同時無 量圓,次第轉非理,故成有多佛。」

云何應知於法身中佛非畢竟入於涅槃,亦非畢竟不入涅槃?此中有頌:「一切 障脫故,所作無竟故,佛畢竟涅槃,畢竟不涅槃。」

何故受用身非即自性身?由六因故:一、色身可見故,二、無量佛眾會差別 可見故,三、隨勝解見自性不定可見故,四、別別而見自性變動可見故,五、菩 薩聲聞及諸天等種種眾會間雜可見故,六、阿賴耶識與諸轉識轉依非理可見故。佛受用身即自性身,不應道理。

何因變化身非即自性身?由八因故,謂諸菩薩從久遠來,得不退定,於覩史多及人中生不應道理。又諸菩薩從久遠來,常憶宿住,書算數印工巧論中及於 受用欲塵行中不能正知,不應道理。又諸菩薩從久遠來,已知惡說、善說法教, 往外道所不應道理。又諸菩薩從久遠來,已能善知三乘正道,修邪苦行不應道理 。又諸菩薩捨百拘胝諸贍部洲,但於一處成等正覺,轉正法輪,不應道理。若離 示現成等正覺,唯以化身於所餘處施作佛事,。即應但於覩史多天成等正覺,何不 施設遍於一切贍部洲中同時佛出?既不施設,無教無理。雖有多化,而不違彼無 二如來出現世言;由一四洲攝世界故,如二輪王不同出世。此中有頌:「佛微細化 身,多處胎平等,為顯一切種,成等覺而轉。」為欲利樂一切有情,發願修行證大 菩提,畢竟涅槃不應道理,願行無果成過失故。

佛受用身及變化身,既是無常,云何經說如來身常?此二所依法身常故。又 等流身及變化身,以恆受用無休廢故,數數現化不永絕故;如常受樂,如常施食 ,如來身常應知亦爾。

由六因故,諸佛世尊所現化身非畢竟住:一、所作究竟,成熟有情已解脫故 ;二、為令捨離不樂涅槃,為求如來常住身故;三、為令捨離輕毀諸佛,令悟甚 深正法教故;四、為令於佛深生渴仰,恐數見者生厭怠故;五、令於自身發勤精 進,知正說者難可得故;六、為諸有情極速成熟,令自精進不捨軛故。

此中有二頌:
「由所作究竟,捨不樂涅槃,離輕毀諸佛,深生於渴仰,」
「內自發 正勤,為極速成熟:故許佛化身,而非畢竟住。」

諸佛法身,無始時來無別無量,不應為得更作功用?此中有頌:「佛得無別無 量因,有情若捨勤功用,證得恒時不成因,斷如是因不應理。」

阿毘達磨大乘經中攝大乘品,我阿僧伽略釋究竟。
已記錄
maha
版工
四星級
*****
文章: 481


« 回覆文章 #21 於: 四月 02, 2011, 08:59:18 上午 »

功德圓滿。感恩!

maha
已記錄
頁: 1 [2]
  列印  
 
前往:  

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.1.9 | SMF © 2006-2009, Simple Machines LLC Valid XHTML 1.0! Valid CSS!